在“彩云之南”,西雙版納有著全國四分之一的動物和六分之一的植物,2854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更是亞洲象、滇金絲猴、望天樹等野生動植物的家。


8月12日是第13個世界大象日,由伊利集團和中國綠化基金會共同發起的“伊利家園行動·拯救瀕危亞洲象”公益項目持續助力亞洲象保護,攜手藝術家把熱帶雨林“裝”進了一座森林防火瞭望塔。在累計捐款300萬元建設“大象食堂”的同時,伊利還聯合發起“大象食堂故事會”主題自然科普,聯合出品《大象食堂故事會》公益微紀錄片及項目首支公益單曲《“象”往的家園》,講述公益背后的溫情故事。


把雨林“裝”進瞭望塔


西雙版納分布著北回歸線附近保存最為完好的熱帶雨林,是東南亞熱帶雨林的北大門。但即便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未必能窺見雨林的全貌。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垂直層級極為豐富, 具有明顯的植被層次結構,分為地面層、灌木層、中間層、樹冠層和露生層5層。


為助力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推動公眾自然科普,在伊利和中國綠化基金會資助下,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啟動了“關坪管護站公眾自然科普設計項目”。項目在關坪管護站及周邊天然林地實施,包括三項內容:符合實地森林特性的探索型物種標識牌,西雙版納自然生態特征及保護區科學保護與管理工作系統介紹展板,瞭望塔巨幅雨林結構墻繪。


雨林中的亞洲象。 企業供圖


作為森林防火瞭望塔,塔身有7層結構,其中6層為內部空間,頂層為觀景臺,方便瞭望觀測森林景觀特征。借助瞭望塔的6層內部結構,設計師和藝術家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其對應熱帶雨林的5個層次再加一層露生層之上的天空部分,利用內圈墻體的外側繪制一幅完整的、雨林層次分明的雨林結構展示圖暨生態景觀還原圖。瞭望塔的每一層表現雨林的不同層次,每層都有該層森林的典型動植物,體現該層的典型特征,整體上又是一幅完整的雨林群落景觀還原圖和自然藝術創作作品。


4個月的孤獨創作


設計有了藍圖,但完成這項工作并非易事。執筆者首先要有深厚的藝術造詣,還要有大局觀,能夠對色彩、構圖和層次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控。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畫筆呈現自然,讓繪畫創作兼顧科學性和藝術性,更加生動精準地呈現雨林生態。


經過篩選,青年畫家張志偉成為雨林巨幅墻繪的執筆者。2023年7月初,墻繪正式進入現場繪制階段,張志偉也開始了4個月的孤獨生活。


張志偉作畫。 企業供圖


瞭望塔平時沒有人到訪,張志偉只身一人每天在里面作畫。由于瞭望塔位于山頂,上下并不容易,所以張志偉每次都會吃住在關坪站,每次至少連續工作7天。身邊的朋友也經常打趣他,每天只能與蝙蝠朝夕相處。最終,張志偉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將一幅近200平方米,兼具藝術性、創造性、科學性的自然科普巨幅墻繪作品呈現出來。


沿著瞭望塔拾級而上,可以逐層看到雨林每個層級的結構和特點,了解溝谷雨林典型的植被構成特點以及每個層級常見的動植物,進而了解其整體結構特征和特殊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這也是此前國內從未有過的森林結構呈現方式。


雨林墻繪全景。 企業供圖


讓公眾認識自然之美、共享自然之美,才能更好地參與保護自然之美。2024年5月,在伊利支持下,中國綠化基金會自然教育基地在關坪管護站正式揭牌,未來將通過研學等形式,向公眾開放亞洲象科普長廊、植物科普標識牌、科普小道和瞭望塔等基地設施,讓公眾科學、系統地打開自然、探索自然。


自然科普長廊掛牌。 企業供圖


文/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