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五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會議聽取綠色交通發展情況報告及市人大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意見建議。北京市政府副市長高朋作《關于綠色交通發展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回顧了近年來北京市綠色交通的發展情況。2022年,北京以高分通過綜合驗收,在全國97個創建城市中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評首批“綠色出行創建城市”。尤其在推動機動車新能源化方面,《報告》披露,北京提高年度新增小客車指標中新能源指標的配置比例,2023年已達到70%。按照50米接駁標準,北京將持續優化公交與軌道換乘站點布局,縮短公交軌道換乘距離,到“十四五”末,50米內接駁比例將達到90%。
北京將持續優化出行結構,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
《報告》披露,北京全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達1172公里,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7條、807公里,市郊鐵路4條、365公里。
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北京11條線路的最短間隔降至2分鐘以內,列車兌現率、正點率均達99.9%以上,城市軌道交通運行質量、效率國際領先。
對于未來軌道交通的發展,《報告》也提出了要“持續優化出行結構,以軌道為主體,全面提高城市綜合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
《報告》提出市郊鐵路與城市軌道融合。具體來說,包括建立完善市郊鐵路標準體系,優化市郊鐵路列車開行方案,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通過增設換乘站、聯絡線等實現市郊鐵路與城軌的互聯互通和跨線運營。
《報告》還提到了“軌道交通和慢行交通融合”,優化非機動車停放設施布局,規范非機動車停車秩序,構建安全、連續、便捷、舒適的慢行接駁條件,提升換乘體驗。
對于軌道交通的接駁服務,《報告》還特別提到,優化調整公交、地鐵、出租車和社會車輛等相關設施布局和交通流線,縮短旅客進出站換乘距離。鞏固與鐵路、民航兩級對接會商機制,共享旅客到發實時信息和運力接駁信息,以精準配置運力。
2022年7月30日,北京,地鐵19號線一期剩余四站試運行,乘客在景風門站換乘。圖/北京商報/視覺中國
加大軌道站點周邊共享單車停放點施劃,推進電子圍欄全覆蓋
地面公交服務方面,北京做得怎么樣?《報告》介紹,調整公交發展定位,推動公交、軌道站點和線網融合發展。按照50米接駁標準,開展軌道交通新線的接駁站點前期工作,編制線路、站點優化調整方案,創造接駁條件。按照50米接駁標準,北京將持續優化公交與軌道換乘站點布局,縮短公交軌道換乘距離,到“十四五”末,50米內接駁比例將達到90%。
北京地面公交累計優化線路541條次,削減重復線路長度1887.6公里、重復設站4074處,增加461.2公里公交線網覆蓋。公交專用道總里程達1005公里,基本形成“五橫、七縱、一環、五放射”的網絡格局。
此外,北京還大力發展定制公交,共開行598條定制公交線路,工作日日均運送4.2萬人次,讓更多的私家車出行轉為綠色出行。
值得關注的慢行系統,品質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北京出臺《北京市慢行系統規劃(2020-2035年)》等規劃,提出了總體目標,明確了未來發展方向;編制《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規劃設計標準》等。此外,拓寬自行車道寬度、打通瓶頸路斷點、完成典型路口整治,穩步推進中心城區“兩軸-三環-三橫-四放射”的慢行廊道建設。
比如,東城區率先建成交通安寧步行友好街區;朝陽區打造秩序井然、慢行優先示范區。以此為典型,各區持續打造慢行示范區,包括西城區金融金科新區示范區、豐臺汽車博物館示范區、海淀中關村西區示范區、通州梨園永順示范區等。
《報告》披露,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吸引力進一步提高,2023年上半年,中心城區慢行出行比例達47.1%?!秷蟾妗诽貏e提到,持續推動慢行系統建設和優化,加快慢行系統連片成網,不斷提升慢行系統便利性、通達性;加大軌道站點周邊共享單車停放點施劃,推進電子圍欄全覆蓋。在“十四五”末,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要達到76.5%。
到“十四五”末,除特殊情況外,公交、巡游出租車輛基本實現新能源化
近年來,北京積極推動行業車輛新能源化。持續推動公交、出租、道路客貨運等行業車輛結構優化,每年度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巡游出租等車輛基本為新能源車。
《報告》披露,目前,全市地面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占比達94%;本市巡游出租車中純電動車占比65%。未來,這一指標還將持續提升?!秷蟾妗诽岢?,到“十四五”末,除應急、保障、山區線路等特殊情況外,公交、巡游出租車輛將基本實現新能源化。
《報告》還談到北京是如何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車輛新能源化的。
比如從通行便利、降低使用成本等方面綜合施策,控增量、優存量,優化社會車輛能源和排放結構。提高年度新增小客車指標中新能源指標的配置比例,2023年已達到70%;繼續給予純電動小客車工作日高峰時段通行便利;存量燃油車替換為新能源汽車給予置換激勵,引導和推動存量社會車新能源化。截至2023年6月底,北京市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69.2萬輛。
《報告》提出,下一步,北京要通過加大停車場配套充電設施建設、擴大新能源車路權、降低新能源車使用成本等措施,推動存量燃油車置換和出租、公交、貨運車輛綠色化。推廣節能環保材料、技術和設備,推動廢舊路面材料資源化利用,促進列車再生能量吸收利用裝置、列車ATO節能模式等軌道交通節能技術應用。
推動實現自動駕駛在乘用車、貨車、客車、無人配送車等典型場景的全覆蓋
北京綠色交通的發展,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內容,就是推動大宗物資“公轉鐵”。
據《報告》介紹,北京堅持“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原則,組織首鋼集團、金隅集團、北汽集團等重點企業,積極推動鋼材、礦建、商品車、生產性煤炭等重點貨類“公轉鐵”,全市貨物到發鐵路運輸比例逐年提高,2022年達到9.2%,生產性用煤全部實現鐵路運輸。
以平谷公轉鐵樞紐為重點,持續推進馬坊物流基地建設,2022年平谷鐵路綠色運輸規模達到190萬噸,服務北京及環京區域綠色運輸能力持續提升。今年3月開行北京市首趟中歐班列,開辟了首都國際貿易的快捷高效新通道。
未來,北京將充分發揮鐵路在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中的骨干作用,加強對重點貨類、重點企業及樞紐的監測,提升礦建材料、鋼材及相關產品等重點物資的綠色運輸規模。到“十四五”末,全市貨物到發綠色運輸比例提高至12%。
此外,《報告》還談到了“智慧賦能,提高精細治理水平”的問題。
《報告》提出,加快推進智慧交通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推動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建設,實現乘用車、貨車、客車、無人配送車等典型場景全覆蓋,使之逐步成為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補充方式,降低小客車購車需求和使用強度。推動交通信號燈聯網和改造升級,通過信號燈智能化水平提升,實現路網運行效率有效提高,緩解道路擁堵。推動智慧停車、智慧樞紐、智慧公路等場景建設,提高交通資源利用效率。
■ 建議
“增強軌道交通長距離出行服務能力,實現重要區域之間直連直通”
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對市政府綠色交通發展情況報告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認為,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的指導思想,認真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綠色交通發展要求,堅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工作理念,編制實施《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細化綠色交通發展工作目標,著重打造綠色、友好、便利的出行環境,首都綠色交通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同時,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也提到,目前,軌道交通整體運輸效能還需持續提升,尤其缺少服務長距離出行的快線,快速通勤的優勢未能充分體現;同時,公交運營服務水平還需提高,慢行系統吸引力還需增強。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還提出軌道交通運行要更加快捷高效、公交運營服務要更加便利舒適、慢行系統建設要更加順暢安全、科學技術運用要更加環保智能、綠色出行理念要更加見行見效等意見建議。
如在軌道交通方面,要提高軌道線網與城市通勤需求的匹配度,增強軌道交通長距離出行服務能力,實現重要區域之間直連直通,充分發揮軌道交通骨干作用。增強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建設,進一步推進安檢互認、票務互通,切實提高軌道交通網絡總體運輸效能。推廣應用地鐵預約進站等方式,多措并舉降低重點站區乘車擁堵狀況,解決乘車難、換乘難問題。
在新能源車方面,市人大城建環保委指出,強化新能源車鼓勵政策,大力推進燃油車替換新能源車,推廣使用新能源貨車;加強充電設施建設,有效利用立交橋下、公交場站、貨運場站、公共停車位等空間資源,提高充電設施布局的科學性、合理性,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場景的充電需求。
新京報首席記者 吳為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