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運用仲裁法治優化營商環境”專場新聞發布會。邀請到東營仲裁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陳艷利,東營仲裁辦審理科科長王秀軍,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陳艷利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仲裁是法定的民商事糾紛解決制度,也是國際通行的糾紛解決方式。2022年,全國277家仲裁機構共辦理案件47萬余件,標的總額9860億元,當事人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仲裁已成為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作用,得到國內外當事人特別是經營主體的普遍認可和歡迎。
東營仲裁委員會成立于1996年8月30日,是東營地區唯一的民商事仲裁機構,一直遵循獨立、公正、高效的仲裁原則,以仲裁方式公正及時地解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近三年來,共辦理仲裁案件2971件、標的額40.8億元,29篇仲裁案例入選司法部案例庫,無一份仲裁裁決被撤銷,《法治日報》專題報道東營仲裁工作經驗。東營仲裁辦是東營仲裁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負責仲裁案件受理、審理、仲裁文書送達、檔案管理、仲裁費的收取與管理。東營仲裁辦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健康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發展,秉持“陽光溫暖、公平公正”的服務宗旨,積極發揮仲裁職能作用,助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決策部署,提升對經營主體的法治保障能力,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近日,東營仲裁辦出臺關于發揮仲裁職能作用優化營商環境的十項措施。
一、打造國內貿易投資重要仲裁首選地。深入推進辦案質效攻堅,加強仲裁程序、辦案服務和裁決質量精細化管理,持續提升仲裁公信力影響力,引導鼓勵更多經營主體選擇東營作為首選的仲裁地。充分發揮仲裁程序靈活、一裁終局、不受地域管轄限制等優勢,推動商事糾紛高效、便捷、低成本化解,紓解經營主體處理糾紛時間長、成本高、異地訴訟不便等難題,為貿易投資便利化提供有力仲裁服務和保障。
二、推進仲裁服務集成快辦。加快制度創新,完善仲裁規則,塑造最低成本、最少環節、最高效率的仲裁程序。從當事人需求出發,優化整合業務流程,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公布仲裁服務“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清單,提高仲裁便利度。深化數據共享和碼證關聯,探索仲裁服務“無證明”應用場景。強化仲裁與訴訟高效銜接,提升訴前分流、仲裁保全、司法審查和仲裁裁決執行質效,保障仲裁權威性。
三、創新商事案件審理方式。實行“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組建速裁團隊高效辦理小額商事案件,配強專業仲裁庭精細化審理疑難復雜案件。發布建筑施工、民間借貸等六類案件裁決指引,提高法律適用能力,規范自由裁量權,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打造“楓橋式仲裁”東營樣本,充分運用仲裁與調解相結合的審理方式,堅持立案先調、開庭必調、裁前再調,引導經營主體協商調解解決爭議,促進雙方重建信任,維護良好的商業關系。
四、提升仲裁專業化服務水平。從建設工程、石油工程、知識產權保護等多領域遴選高水平專家仲裁員,分類管理使用仲裁員,打造專業化國際化高素質仲裁員隊伍。組建高層次人才專家庫,發揮行業專家在仲裁研究、案件審理中的咨詢參謀作用。支持仲裁庭在法律框架下合法地、積極地適用交易習慣、商事慣例解決糾紛,凸顯仲裁專家斷案特色。高標準創建建設工程仲裁院工作機制,運用“調解+爭議評審”“爭議評審+仲裁”等多元解紛工作法,專業高效化解建設工程領域糾紛,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做深做實金融仲裁院工作機制,在銀行業深入推行仲裁制度,深化金融消費糾紛調解與仲裁銜接,推進金融糾紛訴源治理,服務金融環境持續優化。
五、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完善仲裁和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銜接機制,促進仲裁裁決和行政執法標準統一。創新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仲裁確認工作,促進知識產權糾紛“速調快裁”,為創新主體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爭端提供便利化的服務。
六、強化消費環境仲裁保護。與市文旅局聯合設立旅游仲裁中心,以旅游投訴調解與仲裁銜接為重點,面向文旅項目建設、景區運營管理、住宿、餐飲等領域拓展仲裁服務,推動旅游糾紛多元化解、依法治理,優化旅游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與職能部門、行業協會聯合在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領域推行仲裁制度,依法妥善處理消費糾紛,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七、強化涉外仲裁服務保障。與武漢仲裁委員會共建國際能源仲裁院,以化解國際能源糾紛為重點,輻射石油裝備、輪胎、有色金屬、新聞紙等多行業涉外商事糾紛領域,為經營主體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國際化的仲裁服務。與市貿促會深化涉外法律服務工作銜接聯動機制,搭建涉外仲裁高端人才庫、山東省涉外仲裁百人團與企業需求對接平臺,舉辦涉外法治實務論壇,為經營主體解決涉外糾紛提供集成式高端法律服務。
八、開通“仲·企直通車”。開展“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因企施策精準幫助經營主體破解難題,提升助企惠企實效。深化整合法律資源壯大助企服務矩陣,以工業企業集中的園區為重點上門開展“法治體檢”,為經營主體提供前置性法律服務。開通法律服務熱線,即時解答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法律問題,為法律服務短缺的小微企業提供專業指導。面向全市各類經營主體提供普惠性商事調解服務,完善商事調解+仲裁確認機制,促進商事糾紛源頭化解。
九、推動仲裁服務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慧仲裁數字平臺“升級版”,持續豐富應用功能,創新應用場景,提升應用體驗,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監督管理、全方位智能服務,降低經營主體爭議解決成本。提升數據統計分析工作應用層次,發揮數據服務辦案、賦能管理作用,促進仲裁工作提質增效。加快卷宗檔案數字化,推進數字檔案室建設,實現檔案管理安全有序,檔案利用快捷便利。
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堅持開門辦仲裁,讓仲裁權在陽光下運行,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人士中聘任仲裁監督員,監督和督促仲裁員和仲裁工作者依法履職、廉潔用權、公正裁決。
中國山東網記者
請介紹下東營仲裁辦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方面有關情況?
陳艷利
東營仲裁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少敲錘子、多解扣子”的爭議處理理念,充分發揮仲裁與調解的融合優勢,把矛盾糾紛調解貫穿仲裁全過程、嵌入服務全鏈條。一是“調解+仲裁”提高仲裁辦案質效。充分運用仲裁與調解相結合的審理方式,堅持立案促調、開庭必調、裁前再調,引導當事人協商解決爭議,維護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品牌調解工作室,充分發揮調解能手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仲裁調解服務新標桿。今年上半年,調解和解率達83%,同比上升16.7%,保持全國先進水平。二是“調解+仲裁”延長仲裁服務半徑。與職能部門建立聯動解紛機制,以行業調解為切口,以一裁終局為保障,不斷加強專業領域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和前端化解。與市場監管局聯合制定《東營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協議仲裁確認工作規則》,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仲裁確認工作,促進知識產權糾紛“速調快裁”,為創新主體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爭端提供便利化的服務。三是“調解+仲裁”提升多元解紛效能。通過調解分流、仲裁確認等機制,深化仲裁與訴訟、人民調解等銜接,構建多平臺對接多方式協作調解格局。與市、縣兩級人民法院建立訴源治理聯動機制,進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開展訴前分流調解工作,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與市人民調解中心建立仲裁與人民調解銜接機制,運用仲裁確認方式間接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終局性解決原糾紛。今年以來共受理多元解紛案件458件,實質性化解232余件,調解成功率達50.7%。
魯中晨報記者
公正作為仲裁工作的生命線,請問在提升仲裁質量,提高仲裁公信力方面作了哪些重點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秀軍
東營仲裁辦始終堅持辦案質量、效率、效果有機統一,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讓群眾在仲裁案件中感受到陽光溫暖、公平公正。一是推進仲裁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改革,整合受理、保全、咨詢、查詢、調解等職能,對當事人訴求歸集辦理、一站式解決。全面應用智慧仲裁數字化平臺,打造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監督管理、全方位智能服務的仲裁新業態。網上立案占比達43.8%,為當事人提供了極大便利。二是完善案件管理內控機制。制定建筑施工、民間借貸等6類案件裁決指引,發揮類案裁判規則指引作用,推進法律適用統一。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實行繁案精審、簡案速決,成立小額商事仲裁審理團隊快速推進簡易案件審理。創新仲裁文書核閱機制,成立領導小組對爭議較大案件集體審閱。充分運用仲裁與調解相結合的審理方式,堅持立案促調、開庭必調、裁前再調,引導當事人協商解決爭議,維護良好的商業關系。三是深化訴裁銜接。與市法院召開聯席會議,建立工作聯動、業務聯席、人員聯絡、網絡聯通等四項機制加強仲裁與訴訟工作銜接,為仲裁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監督和支持。
大眾網東營頻道記者
請問在充分發揮仲裁職能作用,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陳艷利
東營仲裁辦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履行職能職責,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更大力度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提高環境資源仲裁審理能力和公共法律服務能力,與職能部門加強工作銜接,為黃河口國家公園矛盾沖突處置、河湖治理突出問題依法處置提供更加有力仲裁服務和保障。建立聯系服務機制,為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提供菜單式定制服務。面向重點能源企業加大宣傳推行力度,提高仲裁首選率。開展物業糾紛專項治理,試點打造“無訟社區”,推動仲裁參與黨建引領共建幸福家園、推進完整社區建設。二是更好效果助推營商環境創新提升。以打造國內仲裁重要首選地為目標,創新法律服務方式,推進仲裁服務集成改革,加強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消費環境仲裁保護,強化法治體檢、商事調解、人才培養等營商環境法律服務供給,提升對經營主體的全方位法治保障支撐能力,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三是更實舉措支撐仲裁公信力提升。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完善仲裁規則,塑造最低成本、最少環節、最高效率的仲裁流程。從建設工程、涉外貿易、知識產權等多領域遴選專家仲裁員,打造專業化國際化高素質仲裁員隊伍。健全內部監督工作機構,完善監督工作機制,強化對仲裁程序、仲裁裁決、仲裁行為的全周期監督,實現對仲裁案件閉環管理。四是更加規范推進內控運行機制健全。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仲裁服務規范化、案件管理規范化、機關工作規范化為重點,全面推進仲裁機構規范化建設,建立科學完善、規范合理、運轉高效的內控運行機制,推動仲裁各項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數字化,固本強基培元,為仲裁事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攝影:鞏奕含
編輯:郭競宇
審核:東營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