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第?477?篇 原 創 主 文-
我們都知道G219
10065公里,中國最長國道
那么中國最長高速,又花落誰家?
是G7京新高速嗎?
NONONO
它是比G7京新高速出道還早的
第一條進出疆高速大通道!
圖源@央視新聞
▼
“ G30 第一條進出疆高速大通道 新疆,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土地。長期以來,不論是心理距離,還是地理距離,對內地人來說都太過遙遠。 它是神秘西域的所在地,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邊塞,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蠻荒之地。 哈密魔鬼城,攝影@盧比肯 ▼ 然而這里并非想象中的閉塞,作為亞洲腹地的天選之子,早在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就喚醒了它的橋梁屬性。 多元文明碰撞激蕩,使其成為眾多國內外歷史學家都想“重生”的文化匯聚福地。 1900年,道士王圓箓在敦煌發現了藏經洞,推開了一扇轟動世界的大門,敦煌學由此興起。攝影/夏爾·努埃特 ▼ 今天,隨著新疆交通的不斷完善,早已“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條條大路通新疆,左手內地,右手中亞甚至直抵歐洲,更加奠定新疆對外開放的樞紐地位。 其中,就有第一條進出疆高速大通道——G30,也是中國最長高速。 G30,從李連杰到霍元甲的連霍高速,起于連云港,止于霍爾果斯,全長4244公里。 連霍高速線路示意圖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 2014年年底全線通車,橫貫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新疆6省區,跨越4個時區,一舉打通東部沿海、中原及西北地區。 明明比G7京新高速出道還早,連霍高速卻低調太多,相關報道竟沒有后輩來得多,而事實上,肩負重任的G30,深藏功與名。 圖源@央視新聞 ▼ “ G30 濃縮半部華夏史 G30,中國國家高速18條東西橫線中最長的一條。 連云港,西游記文化的發源地,順著G30連霍高速出發,也是一趟精彩紛呈的“西游”之旅。 果子溝大橋,連霍高速的主要組成部分 攝影@VIP讀者·盧比肯 ▼ 當G30途經彭祖文化、兩漢文化發源地徐州,與華商之源、豫東糧倉商丘短暫會合后,就一路同黃河“并肩而行”,穿行于豫東平原、豫西山地,最后來到關中平原。 在這一段線上,一鏟子下去都是祖宗的古都扎堆,由東向西鋪開的開封、洛陽、西安、寶雞更是耀眼到讓人無法忽視。 只因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商以來的3000多年里,黃河流域都是王朝定都的“香餑餑”,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 \ 最初的中國?/ 寶雞,周秦文明發祥地?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項羽被劉邦套路的故事,暗度的就是今天的寶雞。但,這或許是寶雞漫長歷史舞臺中,最不值一提的。 寶雞團結渭河大橋日月同輝 來源@Veer圖庫 ▼ 寶雞南靠秦嶺,北鄰塬坡,渭水穿城而過,依山帶水,早在遠古時期,上古大姓姜、姬、嬴三氏族在此繁衍生息。 這里誕生了華夏始祖神農炎帝,開啟了中華農耕文明,也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周崇禮制,秦尚法制,影響中國歷史幾千年。 中華石鼓園里 有石鼓閣和青銅器博物院 是寶雞作為秦人故鄉、周秦文明發祥地的見證 圖源@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 來到寶雞,不能不去青銅器博物館,見證中國青銅文明的頂峰。 其中,最有分量的,莫過于禁止出國展覽的“鎮國之寶”——最早出現“中國”二字的青銅器何尊。上面122個字的銘文,記述了周成王在洛陽修建東都成周的歷史。 你知道嗎?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何尊 居然是從廢品收購站里發現的 ▼ 2 \ 盛世漢唐?/ 西安、洛陽,古都雙子星? 寶雞往東,就是西安和洛陽。這對千年古都雙子星,一個出自“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一個地處中原腹地的伊洛平原,各有優劣,但都是布局差不多的山河四塞、易守難攻之地。 于是自秦大一統至兩宋前,歷代王朝的首都基本都是他倆輪番“坐莊”,而最高光的時刻,莫過于漢唐盛世。 隋唐洛陽城天堂明堂 來源@Veer圖庫 ▼ 雖然同是十三朝古都,都是博物館之城,古跡遺址也有所相似:兵馬俑VS龍門石窟,大唐不夜城VS隋唐洛陽城,大明宮、未央宮VS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但真正親身體會過之后,會發現兩者的氣質迥然不同。 3 \ 夢幻大宋?/ 開封,東京夢華? 從西安到洛陽再到開封,古代中國的首都順著連霍高速自西向東變換著。 別看現在開封相比兩位前輩名氣稍弱,但在北宋時它可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妥妥的一哥??! 清明上河園繁華夜景 來源@Veer圖庫 ▼ 拿出放大鏡看《清明上河圖》,可以盡情窺伺當年的汴京是何等的繁華,尤其是餐飲業和娛樂業。 比如圖上就有一個端著兩個食盒的外賣小哥,可見早在宋時大家就愛偷懶叫外賣??!也正是這樣的東京夢華,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 清明上河圖上的高檔餐館 ▼ 清明上河圖上的“外賣小哥” ▼ 古都嘛,一鏟子下去都是寶貝,不稀奇,但在開封卻“開”出了“城摞城”的驚喜盲盒! 原來古代開封屢遭水患,曾在原來城址上毀了又建,于是隨著州橋遺址的發掘,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州橋及其兩側河道,自唐代至今層層疊加的歷史地層剖面! 場州橋遺址東側探方大運河(汴河) 河道西壁剖面圖 圖源@新華網 ▼ 州橋遺址發掘現場 圖源@新華網 ▼ 常言道“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那么流連于黃河流域的連霍高速,則可以說是“濃縮半部華夏史”! 行駛其上,就等于一頁頁翻開中國古代文明最恢弘燦爛的篇章! “ G30 再造一條絲綢之路 從西安開始,有沒有發現G30的走向很眼熟?沒錯,G30與古絲綢之路高度重合,我們將跨越千年,沿著張騫、霍去病、玄奘的足跡,一路向西駛向廣闊的邊疆。 駛出一望無際的關中平原,隨著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映入眼簾,就意味著我們已身處厚重滄桑的黃土高原。 穿過蘭州,來到黃土高原與河西平原的分界烏鞘嶺隧道,則開始進入河西走廊。 烏鞘嶺隧道是連霍高速的咽喉通道 ▼ 1 \ 河西走廊?/ 拉開中國對接全世界的大格局? 河西走廊,東西方地理大通道,曾是大國夢想的源起,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千年前,駝隊漫漫、駝鈴悠悠,陸上絲綢之路因它的暢通,拉開了中國對接全世界的大格局。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連霍高速沒有經過敦煌),河西走廊城市群沿用至今的地名,向世人傳達震耳欲聾的大漢國威。 河西走廊示意圖,制圖@地理公社 (請橫屏觀看) ▼ 伴隨一路的綠洲、戈壁黃沙、祁連雪山,我們可以在河西都會武威,看到一匹展現漢代人昂揚向上的豪邁氣概的銅奔馬; 在以彩丘、丹霞出圈的張掖,親見一旦失去就讓匈奴哭喊的焉支山,以及山下由霍去病建立的山丹軍馬場; 可以在“三關”——嘉峪關、陽關、玉門關,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窺見絲綢之路上商賈往來的盛況。 嘉峪關以西的長城第一墩 攝影@杜雨林,圖源@地理公社 ▼ 走廊的西端,G215馬鬃山至橋灣公路已建成通車,那是溝通G30與G7的連接線。 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進,G30越過吐魯番盆地,駛上新疆第一高橋果子溝大橋,最后來到伊犁河谷谷口,也就是終點站霍爾果斯。 穿越天山山脈的連霍高速 新疆果子溝段 圖源@新華社 ▼ 連云港-霍爾果斯,從黃海之濱到西北邊城,從東方大港到中哈邊境口岸,他們橫跨4000多公里的“夢幻聯動”、與古絲路的重疊并非偶然。 2 \ 連霍?/ 名副其實的連貨高速? 連云港,古稱海州。面朝連島、北倚云臺山,因港得名,因港而興。自古以來,就是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交匯點”。 霍爾果斯,蒙語意為“駝隊經過的地方”,身處亞歐腹地,早在隋唐時,就是絲路北道的重要驛站。 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確立的 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連云港 很快就意識到要打通這條貨運貿易通道 必須跟那邊的城市聯系起來 1985年1月4日,連云港與霍爾果斯所在的伊犁州 結成友好州市簽字儀式 成為國內首對友好城市 ▼ 當昔日絲路榮光不再,歷史的轉折點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 1990年9月12日,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的德魯日巴站接軌,標志著新亞歐大陸橋的全線貫通。 10900公里,從中國連云港到荷蘭鹿特丹,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從亞太經濟圈到中亞經濟圈再到歐洲經濟圈,輻射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條無需海上繞道的“黃金通道”誕生了! 它比第一條亞歐大陸橋縮短了整整3000公里,運費可節省三分之一! 新亞歐大陸橋即第二條亞歐大陸橋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 連云港一躍成為東方橋頭堡,1992年12月1日,第一列國際集裝箱運輸專列從連云港發出。 1992年12月1日 東方1080首列國際集裝箱專列從連云港發出 標志著新亞歐大陸橋正式開通運營 ▼ 30年間,從“橋頭堡”到“一帶一路”強支點,連云港不負眾望。 “形成以港口為中心,布局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喀什、二連浩特、滿洲里5個出境口岸,開行至中亞五國、中吉烏、中蒙、中俄、中歐、中土(跨里海)6條班列線路,業務范圍覆蓋進出口與過境的運輸格局。(新華日報)” 中哈連云港物流基地一派繁忙景象 一個個集裝箱碼放整齊 中歐班列整裝待發 圖源@新華網 ▼ 兩端連接東西橋頭堡,如此,也就不難看出連霍高速的野心了。它不僅是我們內陸貿易的重要“帶貨”通道,更是譜出新章的“現代絲綢之路”! 地圖上的連霍高速與陸橋并行、相交,互聯互通,穿行于絲綢之路經濟帶,都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寶貝”。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 與此同時,連霍高速也是“雙西公路”的國內段。雙西公路,西歐—中國西部國際公路,這條國際走廊預設全長8445公里,一路橫穿中哈俄數十座城市,最終與歐洲公路網握手。 雙西公路全線建成通車后,中國至歐洲將實現全程高速,貨物從連云港出發,經霍爾果斯去往歐洲,所需時間可從此前海運45天縮短至10天! 橫貫東西的連霍高速 四通八達 串聯群星璀璨的歷史文化名城群 是文化大動脈 也是經濟大動脈 2000多年來 從依靠騾馬駱駝的古絲路 到被鐵路、高速、飛機 甚至高鐵取代的現代絲路 變的是交通方式 不變的 是我們擁抱世界、共謀繁榮的心! 主要參考資料: 連霍高速:無限風光在文化 沿著高速看中國|文化“大動脈”:行駛連霍高速,品讀黃河文明 河南州橋遺址考古發現實證開封“城摞城” “一帶一路”上的口岸明珠——阿拉山口 從“橋頭堡”出發,奔向“標桿和示范”—— 連云港30年矢志不渝暢通新絲路黃金物流通道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