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來、小鵬、理想組成的造車新勢力三劍客均已完成財報披露??傮w來看,三家車企在2022年都陷入了收入增加、銷量提升、虧損加劇的情況。

汽車分析師凌然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2022年新能源車企受到電池原材料價格飛漲、市場競爭加劇、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整體表現不佳。新勢力車企體量較小,也較為容易受到沖擊。

2023年,市場信心逐步恢復,國家政策也鼓勵擴大消費,“蔚小理”們會迎來更好的“明天”嗎?

至高虧損140億元,蔚小理為何虧損擴大

2022年,蔚來、小鵬、理想都在銷量、營收上再次增長,但虧損也進一步拉大。
 
蔚小理銷量 制圖/貝殼財經記者白昊天


具體來看,蔚來、小鵬、理想三家分別在2022年取得了12.3萬、12.1萬、13.3萬輛的銷量成績,同比增長34%、23%、47.2%。
 
從銷量目標實現情況看,蔚小理分別完成81.67%、48.32%、66.6%。小鵬表現略差,蔚來較好,理想穩健增長。
 
蔚小理營收 制圖/貝殼財經記者白昊天

在營收方面,蔚小理分別為492.7億、268.55億、452.9億元,雖然小鵬汽車與其他兩家在銷量上近似,但產品整體價格偏低,總營收方面也大幅低于其他兩家。
 
目前,蔚來的單車均價為37.3萬元,理想汽車單車均價為33.1萬元,小鵬汽車單車均價則為20.6萬元。
 
營收較低的小鵬,在毛利率方面又能否與其他兩家一較高下呢?
 
蔚小理毛利率 制圖/貝殼財經記者白昊天

數據顯示,蔚小理2022年毛利率分別為10.44%、11.5%、19.41%。小鵬雖然高于蔚來,但低于理想。汽車分析師凌然指出,理想在成本控制方面一直有著較為出色的表現,所以能在毛利率方面領先。但如果對比近三年的情況,三家新勢力企業都有一定下滑。
 
其中,蔚來下滑情況最為嚴重,由2021年的18.88%下滑至10.44%。小鵬同比下滑1個百分點、理想下滑1.9個百分點。
 
在原材料成本迅速上漲的2022年,小鵬汽車在控制成本、提升毛利率方面似乎取得了更多的成績。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表示,2023年,小鵬汽車將更好地通過機構化改革控制成本,提升財報表現。
 
蔚小理虧損 制圖/貝殼財經記者白昊天

市場上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是蔚小理糟糕的盈利表現。2022年,蔚來、小鵬、理想的虧損分別為144.37億、91.4億、20.3億元。

三者虧損均有所擴大。蔚來虧損同比增長259%、小鵬虧損同比增長88%,理想虧損則同比增長534%。理想的同比增長速度較高主要是由于2021年理想的虧損額較小。
 
2021年,理想虧損僅為3.215億元。凌然指出,2022年的電池原材料成本上升、缺芯加劇都導致理想的成本很難如過去一般控制住。
 
蔚小理研發 制圖/貝殼財經記者白昊天

在研發投入方面,蔚來達到108.4億元,小鵬為52.15億元、理想為67.8億元。2021年,蔚來研發費用為45.92億元,略高于小鵬的41.14億元、理想的32.86億元。
 
雖然小鵬以研發、自動駕駛等功能為標簽,但目前來看其研發投入并未大幅增長。
 
虧損與大規模投入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常態,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曾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受制于“缺芯貴電”、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均等情況,從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尚未找到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預計多數企業虧損周期將再度延長,持續虧損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核心難題。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則提到,傳統車企較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盈利,多數時間是以燃油車的盈利來支撐新能源車的大投入。
 
2023年經濟企穩,市場信心恢復,蔚小理又有何規劃?
 
雖然三家造車新勢力在2022年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但三家車企高管也沒有喪失信心。
 
作為2022年表現較差的新勢力企業,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坦言,在發展過程中,企業遇到了一些挑戰和挫折。但他認為,較早發現這些問題是好的,小鵬汽車近幾個月來一直在進行結構調整。
 
小鵬G9 攝/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一月底前長城汽車總經理、營銷老將王鳳英加盟這家新勢力,就展現出了風向標的轉換。何小鵬在財報溝通會上表達了對王鳳英的信任與滿意,并直言,王鳳英一周工作七天,非常有干勁。
 
除了高管波動,小鵬、蔚來、理想也紛紛進行了結構調整。
 
2022年10月,小鵬汽車開啟全面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包括戰略、產品規劃、技術規劃、產銷、OTA五大委員會,建立三個產品平臺矩陣,確保以客戶和市場導向為主,端到端地負責產品全業務閉環。
 
2022年12月理想汽車將管理模式從“垂直職能組織”升級為“矩陣型組織”,在原有的兩個橫向實體部門的基礎上新增五個橫向實體部門,并在管理流程上向集成化轉變,以期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蔚來汽車 圖/企業官網

2023年1月,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全員信中對多個部門提出了“增效”要求,2023年,企業將對低效組織、低效團隊、低效流程、低效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和優化,并在2024年推出新的大眾品牌。
 
在平臺化上,小鵬汽車最為積極。何小鵬在財報會上直言,新的三大平臺投資已基本完成。通過平臺化,未來企業成本將有大幅下降。
 
小鵬汽車在G9上并未取得預期勝利后,在2023年會陸續推出改款P7(已發布)、小鵬G6和一款純電MPV車型。自動駕駛方面,小鵬汽車將退出不依靠高精地圖的自動駕駛。這或許也與地圖獲取難度與更新難度有關,這些困難導致小鵬汽車此前規劃的城市自動駕駛未達預期。
 
蔚來也將在今年交付5款NT2平臺全新車型,并于2024年帶來價格更親民、下沉的品牌產品。
 
理想在2022年推出L7、L8、L9,并將于2023年帶來純電動車型。3月23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通過微博發布消息,未來理想純電動汽車共計將有6款車型,首款車型將會是一款純電MPV,被稱為鯨魚(航母),另外還有五個鯊魚(艦船),或為轎車或SUV車型。
 
自由現金流還有多少,新勢力繼續“燒錢”還能燒多久?
 
財報數據顯示,三家車企仍有數百億元的現金儲備。蔚小理分別有 455億元、584.5億元、382.5億元,但在持續性虧損下,企業還有多少機會?
 
汽車分析師凌然表示,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下,車企紛紛重金投入,造車新勢力短期還看不到盈利空間。
 
在布局充電、換電、渠道、自動駕駛等領域“燒錢”且短期看不到效果的同時,自主品牌、合資品牌也在加大力度,進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轉型。在此形勢下,造車新勢力面臨的挑戰也會愈發嚴峻。
 
諸如長安+華為+寧德時代的強強聯合,埃安A輪融資估值近千億元,百度、小米等更具資本實力的車企也在摩拳擦掌。
 
新勢力是否還“新”,正在成為投資人思考的“新”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