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一直是行業頑疾,其背后與基民追漲殺跌、資產配置不均衡等不健康的投資行為有密切關系,因此,幫助用戶改善理財行為,成為改善用戶收益體驗的破題方向之一。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螞蟻財富平臺改版了“理財分”,向用戶直觀呈現其理財行為的健康度分數。
理財分更高的用戶收益相對更好,螞蟻財富平臺數據顯示,理財行為較成熟的用戶,理財分一般在600分以上,占平臺全部用戶的2成,這些用戶中,75%的人同時具有選品、配置和長期持有這三類好行為,正收益用戶數比例相較600分以下用戶高出54%。
螞蟻財富改版理財分 分數越高收益相對更好
記者體驗發現,改版后的理財分圍繞“選配持”的三角框架,綜合持有時長、交易頻率、資金配置、定投情況等十余項理財行為維度,自動計算出一個分數供用戶參考。
理財分也會隨著用戶理財行為的變化而動態變化,并且及時解釋分數變化原因,同時提出理財行為的改善建議。
據了解,理財分背后是“321”健康理財評估模型,通過引入了多家高校聯合研究,將“選品、配置、持有”作為評估行為的“3”角理念,輔之以定性評估框架和數據智能校準“2”輪演算,向每“1”位用戶針對性地提供改善方案。
理財分數據顯示,分數在600分以上用戶的理財行為,相較600分以下用戶更為健康成熟,大部分都兼具了挑選優質產品、科學配置資產、長期持有的三類行為,收益也相對更好。
多項研究表明,用戶的投資行為直接影響投資收益,更健康、科學的投資行為將提高用戶的收益體驗。
來自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同一風險等級用戶中,在基金優選、配置分散和長期持有三方面有著更好理財習慣的用戶,其資產組合能夠獲得的月度收益率和夏普比率更高。
螞蟻基金此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選配持”的反向操作會影響收益體感。以高風險投資者為例,未持有優質基金相較持有多只優質基金的用戶,收益率比例降低23%,僅持有單只基金的用戶,相較達成股債等基金配置的用戶,收益波動率增加了45%。而交易頻次高的用戶相較交易頻次中等的用戶,收益率降低了4%。
在3月17日的媒體溝通會上,螞蟻財富副總經理鄭艷蘭表示,理財分就像用戶理財行為評估的“溫度計”,2013年余額寶誕生后,行業逐漸邁入更普惠的全民理財階段,我們希望通過理財分等服務,幫助用戶養成更好的理財行為,改善收益。
財富管理行業正轉向金融專業服務互聯網化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理財用戶數量不斷提升,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我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數量已達到1.69億,占全國網民的19.9%。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表示,與傳統財富管理模式主要深度服務于高凈值人群,服務門檻較高不同,互聯網數字財富管理的優勢在于服務門檻較低,覆蓋人群面積較廣,操作方便,節省人力成本,能更好地服務長尾人群。
從理財分的推出來看,當前的互聯網數字財富管理已不僅局限于將理財產品互聯網化,而是更多向服務視角延伸。
鄭艷蘭認為,財富管理行業正從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轉向對金融專業服務互聯網化的探索,而金融專業服務互聯網化的落腳在于“專業”與“服務”,專業是基石,比如公司打造的專業投研體系、投顧體系及投教體系,服務則要給用戶專業服務的體感,能將金融復雜的邏輯簡單直白、深入淺出地向用戶表達,公司構建了基于選品、配置和持有的服務體系。
在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看來,為幫助用戶更好地形成“選配持”的投資習慣,基金公司除了提供長期業績好的基金產品,也將通過理財直播、基金經理互動、產品解讀報告等形式,加深買方服務的探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