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銀行理財產品正重新發力“固收+”產品。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新發理財產品中,均增加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
“近期可以明顯感覺到銀行理財產品在權益類資產、非標債券等的配置上有所增加?!蹦彻煞葜沏y行金牌理財師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但目前理財產品并沒有大舉增加權益類資產,仍在對市場進行試探性的加倉。
去年銀行理財市場由于年初權益類市場和年底債券市場的兩次波動,在規模上同比有所下降。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選擇通過低波資產留住客戶、保住規模,因此不少“固收+”產品最終變成了“固收-”,銀行理財產品的投向更傾向于存款等低波動資產,權益類資產本就不多的占比同比下降。
今年以來,理財市場的風向已有所轉變。多位受訪的理財子公司人士均指出,權益市場今年投資機會大,因此理財產品需要繼續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讓投資者分享到權益類市場上行紅利。預計今年銀行理財配置權益類資產的占比將會有所回升。
“固收+權益”增多 理財公司加碼布局權益市場
近期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相對于過去數月有了新的變化:理財公司在一度追求存款等低波動底層資產之后,已逐漸開始多元化布局權益類資產等。
工銀理財在近期發布的“恒睿固收PR3開放式系列”產品的說明中提及,該系列產品將以穩健類固收資產打底,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靈活配置權益類和衍生品類資產,權益中樞一般在10%以內動態調整,尋求較低回撤和較高勝率的平衡,力爭單個投資周期實現正收益和長期業績超越基準目標。
民生理財推出的“貴竹添利優選”相關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亦加入了權益類資產項目。民生理財在該產品說明中指出,該產品不超過20%投向權益類項目資產,主要類型為絕對收益策略的股票大宗、定向增發優先股等,精選產業龍頭標的,設置多重風險緩釋措施。
“今年權益類市場的投資機會相對債券市場更多,適時增加資產市場配置,將有助于提升理財產品的收益?!绷碛秀y行理財公司人士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今年以來,其所在的理財公司一直在尋找配置機會,預計后續還將不斷加碼權益類理財市場的配置力度。
試水“固收+期權”產品 可成穿越牛、熊、震蕩市的新利器?
除通過直投或委外的方式參與到權益市場中,部分銀行理財公司還在探索和嘗試通過衍生品,將產品收益與資本市場走勢掛鉤。
近期,工銀理財發布了一款掛鉤中證1000指數的“自動觸發策略”理財產品。根據該產品的設置,若衍生品掛鉤標的中證1000指數在任一觀察日收盤價格高于或等于期初價格100%,則將觸發“敲出事件”,一次觸發即可鎖定收益水平并提前終止產品。該產品存續期設置10個觀察日,有多次機會觸發敲出獲得期權收益。
交銀理財亦在探索“固收+期權”的相關模式。交銀理財認為,“固收+期權”可以成為穿越牛、熊、震蕩市的新利器。期權收益掛鉤基礎資產的表現,基礎資產包括股票、商品、基金、指數等。運用期權投資于風險資產的優勢在于,在標的物符合投資預期時可以獲得投資收益,在投資不符合預期時,規避絕大部分損失,僅僅以損失相對低廉的期權費用為代價。
據了解,目前這類理財產品的本金主要投資于安全等級高的固收收益類資產,以獲得穩健的底倉收益,小部分作為購買掛鉤相應標的的期權費用。當期權達到投資預期時將獲得較高收益,如若不然產品組合僅損失期權費,但仍可獲得大部分生息資產的投資收益。
交銀理財認為,這類投資組合兼具彈性的收益空間,結合較低的風險偏好,預計將成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較好的選擇。
“小步慢走” 理財市場多資產配置源于對市場后市的看好
銀行理財公司加碼“固收+”產品,源于對今年市場的一致看好。
交銀理財指出,整體看好3月權益市場,預計板塊輪動漸入尾聲,市場主線風格將逐步清晰,A股市場將有望迎來投資主線。
匯華理財亦預計,今年權益市場有望震蕩上行。權益市場大方向上圍繞經濟復蘇演繹的邏輯不變,但復蘇的節奏或存在不確定性,市場震蕩上行的可能性較大。保持倉位優化結構仍是主要思路。
“滬深300股債指標目前仍處在過去5年86%分位數附近區域,顯示權益類資產相對債權類資產具有一定吸引力?!眳R華理財指出,該機構將考慮重點關注家用電器、計算機、機械設備、電子、輕工制造等板塊。
雖然看好市場,但當前理財公司發布的“固收+”產品主要是以固收類理財為主,并未大規模上線混合類理財產品?!靶〔铰摺背闪水斍般y行理財公司推出“固收+”產品主要特點。
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3月17日,理財公司在售的混合類理財產品僅有6只,而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數量則有153只。這意味著這類產品80%以上的底層資產依然配置債券類資產,僅有最多20%的資產用于配制其他資產。同時,這類理財產品多以封閉式或最短持有期的產品為主。
“相較于銀行理財公司剛剛成立時混合類產品大上特上,當前的小步慢走也體現出了理財公司正在小心探索市場變化?!辟Y深金融監管專家周毅欽表示,理財公司在布局中更加朱總風險控制,同時也在盡力將收益的波動降低。
實際上,此前銀行推出的“固收+”產品多以混合類產品為主,權益資產占比相對較多,在去年3月份權益類市場出現波動之后,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撤,銀行理財公司隨即降低了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
根據招商證券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股市表現不佳,混合類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69%。另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中,投向權益類資產規模占總投資資產的3.14%,占比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
不過,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理財公司持續擴容,權益類資產占比有望提升。他指出,股票與債券兩類資產的相關性較低,經常呈現“蹺蹺板效應”,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方案也可有效分散風險。同時,隨著投資者教育工作的持續開展,投資者逐漸打破對理財產品“保本剛兌”的認知,理性應對含權產品凈值波動。
周毅欽亦表示,當前市場趨暖,為理財公司布局權益類資產增加了信心。而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讓證監會更加聚焦于資本市場發展,這對資本市場亦是利好消息。理財公司配合宏觀改革參與到資本市場中亦十分必要。同時,理財公司若想成為成熟的資產管理公司,建立資本市場的投研能力是必經之路,因此在市場環境允許之下,加大資本市場布局勢在必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