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小麥的主產區,3月中旬,多地小麥正處于拔節期,對于溫度要求比較高,突遇降溫暴雪天氣,對小麥及其它農作物會產生哪些影響?

 

3月16日河南氣象臺發布了暴雪藍色預警:預計白天到夜里,三門峽、洛陽、平頂山、南陽北中部、鄭州、許昌西部、濟源、焦作西部、新鄉西部、安陽西部部分縣市將出現5毫米以上的降雪,其中三門峽、洛陽、鄭州西部、平頂山西部、南陽北部將出現10毫米以上降雪。

 

3月16日,全省最高氣溫降至8到11度,中西部、西北部降幅達16到18度;17日和18日早晨,最低氣溫南部4到6度,其他縣市1到4度。

 

 

此次降雪不少民眾稱為是“桃花雪”,指的是冬天到春天過渡期間的一種天氣現象,由于3月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在民間3月份下雪有“桃花雪”的說法。

 

有朋友問,河南地處中原,為何3月份還會下雪呢?從往年的經驗來看,河南3月份下雪并不罕見,甚至個別年份,局部 地區4月份還有下雪的情況。而這兩天的降雪,主要是低層南下冷空氣和較強偏南暖濕氣流共同造成的。屬于正常的天氣,不要傳播一些“莫須有”的說法。

 

 

此次降溫降雪對河南小麥有利有弊?

 

由于年前降雪相對較少,年后有效降雨也不多,因此,進入3月以后,河南多地的農戶都在忙著給小麥澆水。有朋友說,此次降雪不是剛好緩解旱情嗎(雪融化以后變成雪水)?是不是還有利于小麥的生長?

 

如果單從水分供給方面來說,雪水確實可以補充一定的水分,但是,是否影響小麥的生長,不僅要看濕度,更要看溫度。比如,溫度沒有下降的情況下,遇到降雨天氣,非常有利于促進小麥的生長。

 

但是,降雪意味著降溫,而此時河南多地小麥正處于拔節期,拔節期是小麥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共同的時期,對于外界溫度變化比較敏感,在拔節的關鍵時期,連續遇到幾天大幅度的降溫天氣,勢必會對小麥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

 

 

可能存在4方面的影響,農戶做好觀察

 

其一,由于低溫的原因,可能會導致小麥發生凍害,葉片出現發黃、干枯現象(以分蘗葉片為主)。如果當地溫度降到了0度以下,也會導致莖稈受凍。

 

根據凍害的嚴重程度,輕則會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傳輸,形成矮苗,重則出現死莖,減產就比較嚴重了。

 

其二,長時間低溫會影響小麥的幼穗分化,讓小麥“半截穗”、“畸形穗”增多,嚴重的情況下,小麥無法抽穗。進入到生育后期后,觀察田間的小麥,禿尖、空殼現象增多,也就是有穗無粒,小麥產量受到影響。

 

其三,如果前幾日噴施了小麥除草劑的農戶,此次降溫降雪可能會導致藥害出現。當前市面上小麥專用苗后除草劑,多數見效時間比較慢,15-20天才能看到除草效果,在此期間,遇到降溫天氣,除草劑藥害幾率就會增加。

 

比如防治節節麥噴施的甲基二磺隆,對于溫度就有嚴格的要求,日平均氣溫低于10度,就有可能發生藥害,溫度越低,藥害幾率越大。

 

防治野燕麥、看麥娘、硬草、菵草等禾本科雜草的精惡唑禾草靈,對于低溫也比較敏感,噴施以后遇到降溫天氣,小麥容易發黃。

 

其四,小麥進入拔節期后,田間病蟲害增多,而此次降溫降雪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麥的抗逆性,等過幾天溫度回暖后,病蟲害的發生會加重,農戶們一定要做好預防和防治工作。

 

 

農民朋友該如何應對?

 

河南此次降雪會持續到17號左右,降溫會持續到19號左右,小幫手建議農民朋友,20號之后(或者19號)就要去田間查看小麥的長勢了。

 

對于東部地區來說,降溫、降雪相對弱一些,比如小幫手所在的豫東地區,16號只出現了小雨,沒有降雪,氣溫在1-9度,18號就回暖了,最高溫度在13-15度左右,預計對小麥的長勢影響較小。

 

對于西部地區來說,降雪相對比較大,降溫也比較明顯,對于小麥的影響相對大一些。如果發生了凍害,需要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等進行緩解。

 

另外,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病蟲害的管理要及時,比如防治蚜蟲可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每畝用量8-10克/畝;紅蜘蛛可用4%聯苯菊酯微乳劑,每畝30-50毫升。對于拔節期容易出現的全蝕病、紋枯病,可噴施苯醚甲環唑、戊唑醇、丙環唑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總結來說,河南多地遇到3月“桃花雪”,對于部分地區的小麥會產生一定影響,建議此次降溫降雪過后,及時觀察,做好凍害、藥害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來源:農民的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