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來自故鄉的年味美食被裝進行囊,踏出故鄉的門檻,游子們揮手告別家人。這是一個不舍的瞬間,每當離開家鄉,背包與行李箱里總是被塞得滿滿當當。
食物是最能告慰思鄉情緒的,無論是故鄉的特產,還是父母親自制作的面點,都蘊含著數不盡的親情。心安處是故鄉,味道更能讓人與故鄉產生聯結。讓我們看看返程的人們帶回了哪些故鄉年味,讓味蕾再回味一番那熟悉的感覺。
小籠包里裹著對家鄉的惦念
小秦的家鄉:河南開封
帶回的年味:小籠包、花生糕、油炸花生、核桃、紅薯干、奶油杏仁、葡萄、膨化食品,共8種。

講述:在外工作離鄉十多年,對家鄉的惦念往往從一口美食開始。兩年未回鄉過節的我,春節期間回到開封的第一天就是回味一下家鄉的名吃小籠包,最饞這一口。
“提起一綹線,放下一蒲團。皮像菊花心,餡似玫瑰瓣?!逼穱L過開封小籠包的人,對這道美食都有這樣的贊譽。在兒時的記憶中,小籠包是過年必吃的美味,每個小籠包有18至24個褶子。怎么吃也有講究,需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咬一小口,后喝湯,免得燙口腔。
那個時候,我們一大家子聚在一起,都會到小籠包老店聚餐。剛出鍋的小籠包薄皮汁滿、晶瑩剔透,一籠屜有十個,一上桌,家里的孩子們眼巴巴地等待長輩先夾,輪到自己的時候,心急得就忘記了小籠包汁水的燙,咬第一口時一不小心還會把里面的湯溢到身上,燙得齜牙咧嘴,一邊喊燙嘴一邊說真香。
返程前,家人知道我愛吃小籠包,專程到知名老店購買一大袋速凍包裝的小籠包,袋子下邊還放了些冰袋,以便做好路途上的冷藏。
我的行李箱里還被爸媽塞滿了大包小包的家鄉美食——麻辣花生、五香花生、花生糕……一袋袋美食里不僅包含著對家鄉的不舍,也濃縮著家人的惦念和關愛,延續著濃濃的年味。
紅糖開花饅頭是父母制作的親情美味
青川的家鄉:山東諸城
帶回的年味:吊爐花生、灌香腸、紅糖開花饅頭、母親包的水餃、圓火腿、豬頭肉,共6種。

講述:又到了離家的日子,縱然有千般不舍,也只得拔掉充電器,收拾行李踏上離家的站臺。每次離家,母親都給我準備了大包小包的美食,讓我在北京也能短暫地品嘗到家的味道。與往年不同,今年我沒有選擇帶最具特色的辣絲子,辣絲子雖然鮮爽好吃,但不能長久存放。我選擇了當地都會購買的吊爐花生,以及母親親手制作的香腸和紅糖開花饅頭。
吊爐花生是古代宮廷烘焙花生的做法,后傳入民間。這款食物并非山東諸城特有,但每年購買吊爐花生的人絡繹不絕。用吊爐烘干設備烘干的花生,香氣撲鼻,口感酥脆,是閑暇難得的美味。
母親做的香腸與其他地區的香腸味道不同。作為春節期間待客必備的一種食物,香腸制作完成后,只需要蒸一下切完裝盤即可上桌。灌香腸的過程比較復雜,最好選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這樣制作出來的香腸香而不膩。
紅糖開花饅頭是母親的拿手絕活兒,每次回家她便早已準備蒸好一鍋,讓我盡情享用。山東人喜面食,紅糖開花饅頭則帶著紅糖獨有的香氣與顏色,淡淡的甜味恰到好處,從小到大獨愛母親制作的紅糖開花饅頭,香甜可口,蓬松暄軟。
帶上莜面、熏肉延續家的味道
李嘉的家鄉:河北張家口
帶回的年味:柴溝堡熏肉、蔚縣豆糊糊、莜面、糖醋帶魚、肉腸,共5種。

講述:以往每次從家離開總要背很多東西,今年回家前就想再也不帶吃的走??烧娴诫x開時,還是帶了很多。有的是家人買的,比如柴溝堡熏肉、蔚縣豆糊糊。還有的是家人親手做好的,比如莜面、包子、燉好的糖醋帶魚、肉腸等。拒絕的話本來已到嘴邊,可家人一句“你自己也不愛做,帶回去熱一熱就行,沒多少東西”,便將結局拍板。
春晚時,脫口秀演員徐志勝在段子里說,他媽讓他帶吃的,是為了給家里騰地方。其實,我家里很多食物春節期間就已經吃完,返程帶的大部分都是家人這兩天專門為我做的。
看著家人忙著做莜面、包子的身影,我想,帶這些年味離開,既是延續家里的味道,也是讓家人放心。那又何必猶豫,滿載而歸便是了。
火腿腸與糯米飯都是“媽媽牌”
皓澤的家鄉:貴州六盤水
帶回的年味:手工火腿腸、麻辣土豆片、米粉、鹵味牛肉、鹵味小肚、臘肉、竹葉黃粑、糯米飯(包含糯米及油辣椒、炸土豆粒、折耳根、酸蘿卜粒、花生米等配料),共8種。

講述:貴州人嗜辣,與辣椒相關的美食是離鄉的貴州人必帶佳肴。要說帶回北京的味道,首先就是麻辣土豆片。與超市里的包裝產品不同,六盤水最好的麻辣土豆片存在于菜市場內,以家常美食的姿態與蔬菜水果比鄰而居。麻辣土豆片由攤主提前炸制,依據消費者口感的不同,現場采用六盤水特有的五香辣椒面為土豆片增添美味。此次我買了兩種麻辣土豆片,一種選用的是普通土豆,另一種選用的是被當地稱為“烏洋芋”,果肉呈現出烏紫色澤的土豆品種。
必帶的另一家鄉味,同樣是六盤水人喜愛,且在北京較少見到的糯米制食品——竹葉黃粑。黃粑口感糯香甘甜,無論是開袋即食,還是煎烤食用,都會有別樣的香甜滋味。自己最喜歡黃粑在油鍋里煎出的鍋巴,特別香甜。
米粉更是六盤水當地受歡迎的食品,作為六盤水市民飲食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米粉可以在任何時候作為主食,搭配羊肉、雞肉、牛肉、豬肉等不同肉類制作的湯底或澆頭一起食用。這次在我家附近的菜市場購買了不少鮮米線,回京后可以成為思鄉時回味家鄉味必備的主食。
我所帶的美食中,最大一部分都是“媽媽牌”。從我要返京的前兩天,媽媽便開始了準備。糯米飯、火腿腸、臘肉、鹵味,幾乎都出自媽媽的手。她細心地將糯米本身與配料分開包裝,糯米飯配料里有花生米、酸蘿卜、油炸土豆丁、脆哨等,分開包裝能最大程度保證糯米飯的新鮮度?;乇本┖?,只需要將糯米與配料拌起來就可以吃了。
臘肉、鹵味與火腿腸則是媽媽在春節前便準備的年貨。為了讓家鄉味盡量保存久一些,爸爸媽媽還一起完成了對這些美味的真空包裝。
煎餅、黃饃饃,陜北味道帶回京
劉悅的家鄉:陜西子長
帶回的年味:煎餅、陜北馃餡、黃饃饃,共3種。

講述:正月初六晚的回京火車票,從早上父母就開始給我準備要帶的東西。他們先去飯店購買現做的煎餅,回家用真空機裝袋。煎餅是我從小就喜歡的當地小吃,這是一種用蕎麥磨粉攤煎的薄餅,煎餅薄如蟬翼,卷入豆腐干即可,吃起來Q彈爽滑,是我們當地一年四季最受歡迎的零食之一。爸爸在我行李箱里放了兩袋煎餅,夠我在北京吃幾天。
媽媽還準備了陜北特有的廟會糕點,薄酥的面餅,包著紅棗、糖制作的棗泥,一口下去,棗香十足。初六中午,媽媽專門去集市買馃餡禮盒,囑咐店家現場制作棗泥較多的馃餡。每次吃馃餡總能勾起小時候鄉下趕廟集的回憶,一個馃餡,一根紅繩(當地祈福平安健康的紅色棉線),跪在神像面前,一邊和奶奶跪著祈禱好運來臨,一邊偷偷吃著甜甜的馃餡。
行李箱里還有紅豆餡的黃饃饃。這是陜北特有的糜子谷物、甜香的紅豆制作的“黃金饃”,吃起來軟糯香甜。媽媽說:“這是你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饃,特意買了一些,回北京也能吃到正宗的陜北味道?!?/div>
輕裝出行是我喜歡的狀態,以往的行李箱裝有很多東西,會覺得沉重又麻煩。但這次,行李箱裝的不只是愛吃的陜北味道,更是父母深沉厚重的愛,行李箱雖笨重,但我拎得滿心歡喜。
香油、咸鴨蛋藏著最樸素的親情
小王的家鄉:河南周口
帶回的年味:現榨香油、自家咸鴨蛋,共2種。

講述:大年初四清晨,奶奶家廚房的輕煙與清晨的薄霧交織成冬日清晨的朦朧畫作,這是我要回北京的日子。還沒從被窩里鉆出來,奶奶和姑姑已經在幫我準備早飯和路上吃的食物了。因沒買到回京車票,我要搭乘同村大哥的車返程,行李剛收拾妥當,大哥的車已經停在了門外。匆匆喝了稀飯,背起背包就要跑出門,爺爺端出了一盤鴨蛋和一瓶香油,非要裝進我本來就滿滿當當的行李包里。
鴨蛋是爺爺奶奶家養的鴨子下的,無論什么時候回家,腌鴨蛋的缸里總是堆滿了咸鴨蛋。為了讓鴨蛋更好吃,秋天時爺爺經常去玉米地里捉蝸牛來喂鴨子,據說這樣的鴨蛋蛋黃油脂更多,顏色也更漂亮。
香油是年前爺爺去鎮上現榨的,這種現榨的芝麻香油香味醇厚自然,家鄉人吃面條時滴上兩滴,立刻香氣撲鼻,增色許多,平常很難買到,因此爺爺每年都會多榨兩瓶,讓我們帶回。
樸素的食物里,藏著最樸素的親情。我想,帶回的不僅僅是鴨蛋和香油,還有爺爺奶奶一日一日積累的期盼和一滴一滴流淌的想念。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秦勝南 張明璇 薛晨 劉歡 王真真
編輯 李嚴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