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夜》海報。


紀錄片《武漢日夜》已經于1月22日上映,這是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也是今年國內上映的第一部紀錄電影。片中沒有一位專業演員,沒有為表達主題的刻意記錄,每個人物和故事都來自去年武漢疫情高峰時的真實拍攝。這部影片是由30名攝影師在多家醫院拍攝所得,許多鏡頭深入到重癥病房,觀眾可以看到平時沒法看到的場景:醫護人員為病人喂食、換藥、翻身、擦洗身體,包括手術、搶救的鏡頭,他們在疫情面前不舍晝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難關。影片不回避死亡,也給生活帶來希望和治愈。這部有太多第一次的紀錄電影,它的拍攝經歷了哪些困難?新京報記者專訪影片總制片人李瑋、導演曹金玲,由她們解讀電影幕后的故事。

【立項】

 用最真實的個人情感體驗觸動觀眾   


對所有人來說,剛過去不久的2020年,永遠是難忘的一年,武漢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這個城市有太多令人感動和唏噓的故事。在日復一日的新聞報道與素材傳遞中,李瑋在內的所有主創發現這些影像真實記錄了疫情中的這座城市,他們也被“抗疫”一線大量素材和故事感動,電影頻道決定組建主創團隊制作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用電影化的視聽語言,通過幾個“平凡人”的故事,表達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主題。2020年3月,《武漢日夜》正式立項,擺在主創團隊面前的是龐大的素材以及緊迫的時間周期,曹金玲回憶當時接到執導的邀請也充滿了猶豫:“我第一反應是不太可能,因為我之前只拍過一部劇情片,我覺得制作電影的每一步都在周密籌劃和掌控中,對電影的呈現可能才更有把握。當時看到已拍攝完成的素材量大且細碎,每位攝影師拍攝選取的角度不同,使用的攝像機不同,畫幅、幀數等都不一樣。當時的拍攝情況非常艱難,設備鏡頭都被(保鮮膜)捂住了,也沒有麥克風收音,所以畫面的噪點很高、音質也不好,基本上都不符合現在院線電影的呈現標準?!?/p>


曹金玲說當時對于執導影片這件事全然沒有把握,但總制片人李瑋告訴她先看看素材再說。她僅僅看了一天,想法就有所改觀:“這些鏡頭特別觸動我,哪怕只有30秒鐘也很讓人感動,這么觸動我的畫面,我相信后期團隊,我們是可以把它變得更好,變成一部電影的?!毕露Q心后,他們花了一兩周時間搭建了導演班子,找來了合作多年的剪輯指導黃子墨、李博和經驗豐富的聲音指導李丹楓,同時也和出品方共同確定了影片的立意。曹金玲說:“藝術最重要的是用個體的情感體驗去填補歷史的空白,這是藝術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影片要落在具體人物上,每一個個體在情境下最真實的那些情感。幸運的是,她的想法也和出品方的理念不謀而合,對方給了她足夠大的創作空間,“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們更堅定會盡全力做好這個片子,不辜負經歷過這一場災難的人們?!?/p>


《武漢日夜》劇照。


【拍攝】

用患者、醫護和志愿者三條線架構影片


《武漢日夜》在1000多個小時的拍攝素材中,挑選了近10組患者、一線醫護、志愿者等組成故事線,以武漢的日夜為象征性時間線,進行創作。為了保持記錄的客觀,主創團隊沒有為影片配畫外音,也沒有編寫臺詞,一切遵循真實原則,客觀再現疫情下的武漢。疫情期間,武漢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中心,醫院更是抗疫的重地,曹金玲認為沒有一個情境能比重癥監護室更能夠讓觀眾最直接地體會到這場疫情帶給人們生死之間的較量,他們將“日夜更迭”、“生死輪回”鏡頭主題放在最重的位置,比如通過醫院、重癥監護室這樣的抗疫最前沿,展現出一個跟死亡作斗爭的前線,于是電影中的故事主線基本都集中在這里。除了與病魔進行生死較量,里面的小細節更是觸動了主創團隊。他們在不同的醫院分別選取了最讓人感動的人物,比如有當地的醫護人員,外地來援鄂的醫生和護士,也選取了讓人觸動和激勵人心的病患?!八麄兩砩隙紟в幸恍┤诵缘奈⒐?,這非常打動我們。此外,我們有大量的志愿者素材,但我們選擇了為新生兒服務這一批志愿者,他們作為新生兒的‘擺渡者’,在影片中作為一條生的線,與另一條與死亡抗爭的線相互交織。中間還有一條隱藏的線,是整個武漢這座城市,從沉寂到慢慢復蘇,再到最后生機勃勃,我們基本上是從這三條線來架構這部電影的?!?/p>


《武漢日夜》劇照。


《武漢日夜》也沒有刻意避免搶救、死亡、送遺物等疫情期間的真實事件,所有鏡頭也都征得了片中當事人的同意,李瑋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最起碼要做到的事情,每個當事者都會簽好授權書,并且會詢求他們的意見。讓她感動最深的莫過于出租車司機李超的經歷,他的父親因為新冠肺炎去世后,他決定捐出父親遺體供醫學解剖,“他在影片中沒有流過一滴淚,但他的內心很痛苦,不過他用非常堅強的心態堅持樂觀向上,去認真生活?!辈芙鹆嵴f,最讓她們感動的是沒有哪個當事者會因為這部電影上映后,會有所顧慮,他們在電影中看到自己堅強的一面,也覺得這些畫面應該被人看到:“那段時間陪伴他們最多的就是醫護人員和攝影師,很多影像對于他們來說很珍貴,尤其是劫后余生,大家的生活讓人看到了很多希望,我們希望這部影片成為觀眾對2020年郁積情感的疏通口和舒緩渠道?!北粏柕街谱鬟@部電影有無遺憾,曹金玲笑著說不會對電影畫面有太多的苛責:“因為前期的拍攝太不容易了,攝影師們都穿著防護服,戴著防護鏡,設備纏著保鮮膜,拍攝條件是非常艱苦的,可以說是拿命在拍。對于我做后期創作來說,我決不能拿平時對電影的技術指標去苛求這部影片,但我覺得只要情感觸動了,畫面本身具有講故事的基礎,這個鏡頭就是合格的,我們去再加工、再創作。希望我們的創作沒有辜負疫情期間前方拍攝者的工作,沒有辜負經歷過這場疫情、這場災難的人。


【專訪】

真實是最起碼的尊重,沒有必要刻意去煽情


新京報:項目開始的時候,是如何為這部電影定位的? 在拍攝初期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李瑋:敲定要做這個電影的時候,我們決定走感情故事,記錄普通人的故事。要根據紀錄電影的長度去挑選素材,但我們獲得的新聞素材里很多記錄沒有完整的故事線,有的只有前面,有的只有后面,所以必須要找一些完整軌跡的故事線;第二是素材本身的品質問題,電影有自己的品質要求,內容技術、視效都要符合影院要求,但很多素材達不到。所以我們需要大量修復提高畫質、調色、修復現場收音等,在當時看來確實是很難完成的事情,也不敢確定它的完成度到底能有多好,但我們還是堅持本著初心,尊重那段歷史和那些人,盡力而為,做到最好。


《武漢日夜》劇照。


新京報:將視角對準普通人是這部影片的一大特點,也特別有價值,制作這部電影需要特別注意哪些方面?

李瑋:真實是對紀錄電影最起碼的尊重,也是很本體的要求,是對片中的人、對所有為電影努力過以及戰疫的人的一個尊重。不管是主創團隊還是出品方、制作方,我們都不希望帶入自身的情緒,而是讓每個人冷靜客觀地去看這段記錄,甚至可以在其中找到每個人的影子。這些當事人的經歷也會讓人有所共情,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去煽情,去做主觀的表達。


新京報:拍攝時除了面臨時間緊迫,還遇到什么難題? 

曹金玲:電影制作上,我不希望只是呈現出來一種紀錄影像,對電影畫面要求還是很高的。它之所以能在院線放映,我更希望它是個電影。這是很大的難點,必須在后期制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都做到扎實。比如要有最好的電影剪輯、有最好的聲音指導,音樂、調色也非常重要,也要用到特效,從視聽語言上,還是希望它偏電影多一點。


《武漢日夜》劇照。


新京報:這樣的真實感人題材可能會非常令人觸景生情,你在剪輯素材的時候會被情感過于左右嗎?

曹金玲:肯定會哭,但我們盡量用一種很冷靜的態度去處理,情感上太過投入、大開大合肯定不行,因為這樣不能最真實、最客觀地去呈現,會將影片帶跑。紀錄電影的靈魂就是真實,戲劇的本體是情境。疫情的極致情境下,鏡頭下的每一個人的境遇都是令人牽掛,都是非常有力量的。


新京報:今年有一些商業和藝術影片選擇了線上放映,為什么這部電影還是選擇了院線上映?

李瑋:其實從1905影業的角度,做一個網絡電影或者更簡單,但我覺得做這個事本身的目的,是記錄疫情中的普通人,不僅是被大家視為英雄的醫生,還有那些跟疾病做斗爭的病人,他們都是英雄,我們需要以更好的形式去呈現、去記錄,讓更多人看到。我們更希望向大家傳遞的是愛和溫暖,我相信大家看完這個片子不會覺得很壓抑,而是能接收到生活前進的力量和希望。


新京報:最開始就想好用《武漢日夜》做片名嗎?你們如何看待它的票房?

李瑋:對平凡人來說,生活就是無數個日夜構成的,最開始我們想叫《日夜》,后來考慮到所有的事都在武漢發生,武漢的這段日夜也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我們確實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這部電影,不是為了票房,而是對過去的一種惦念;另外現在全球還在疫情之下,人這輩子也可能會碰到困頓或是挫折,陪伴和愛能讓你勇敢地生活,希望這里面的愛、溫暖、堅強也能給大家帶來一些積極啟示。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新京報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盧茜